QX∕T 37—2020 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(气象)
ID: |
399E0827133D41D698A0FB3735BB00D8 |
文件大小(MB): |
1.13 |
页数: |
50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4-8-27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07. 060,A 47,中 华人民共和 国气象行业标准,QX/T 37—2020,代替 QX/T 37—2005,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,Data format of meteorological station history,2020-11-05 发布2021-02-01 施,中国气象局 发布,QX/T 37-2020,目 次,刖言. 山,弓丨言. V, 范围 . 1,2 术语和定义 . 1,3 L文件类型 .2,4 L文件命名 .2,5 L文件结构 .2,6 XML实体数据内容细则 5,附录A(规范性附录)文件名细则 22,附录B(规范性附录)XML模式 23,附录C(资料性附录)L文件示例 32,附录D(资料性附录)英文缩写对照表.. 35,附录E(规范性附录)代码表.. 36,参考文献.. 39,I,QX/T 37-2020,前 言,本标准按照GB/T 1.1-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代替QX/T 37—2005《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》,与QX/T 37—2005相比,除编辑,性修改外,主要技术变化如下:,——增加了对本次修订的描述(见引言),——修改了对“本标准规定”范围的描述(见第1章,2005年版的第1章),——修改了对“区站号”(见2.2,2005年版的2. 2)、“障碍物”(见2.4,2005年版的2. 4)的描述,— —增加了对“气象台站历史沿革”(见2. 5)、“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”(见2. 6)、“XML模,式”(见2. 7)、“类”(见2. 8)的定义,— —修改了“ 3. 2类型”的位置,改为第3章“ 3 L文件类型”,内容修改为“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,据文件使用XML格式。”(见第3章,2005年版的3. 2),— —修改了第3章“3文件命名”的位置,改为第4章“4 L文件命名”,内容由介绍文本格式的文,件命名修改为XML格式的文件命名(见第4章,2005年版的第3章),— —修改了“4文件结构”与“5文件格式”,将这两章合并为“5 L文件结构”一章,内容修改为,描述XML格式L文件的文件结构(见第5章,2005年版的第4章、第5章)。增加了“图1,XML实体构成图”(见5.1图1),— —增加了“6 XML实体数据内容细则”节,将“表2首部项目内容”和“表3沿革数据项目内,容”中相关内容并入“表2 XML实体数据内容细则”,用以说明XML实体数据内容中各元素,的内容详情(见第6章表2,2005年版的表2、表3),— —增加了表2的“标签”“约束”“出现次数”“备注”列,说明XML格式L文件中元素标签的定义、,使用方法及新增元素的来源(见第6章表2),——修改了台站位置中纬度和经度的描述精度,由“分”级增加到“秒”级(见第6章表2序号6. 3、,6.4,2005年版的表3序号20、21),——增加了以下元素(见第6章中表2):“子站号”(见表2序号1. 3),“地级市(地区、自治州、盟)名,称”(见表2序号1. 5),“县(市辖区、县级市、自治县、旗、自治旗、特区、林区)名称”(见表2序号,1. 6),“详细地址(‘地址‘)”(见表2序号1. 7),“观测层”(见表2序号4. 4),“台站类别”(见表2,序号4. 5),“通用站名”(见表2序号4. 6),“管理层级”(见表2序号4. 7),“台站运行状态”(见,表2序号4. 10),“气候区”(见表2序号6. 6),“位置是否属于地面沿革文件”(见表2序号,6. 10),“位置是否属于高空沿革文件”(见表2序号6. 11),“位置是否属于辐射沿革文件”(见,表2序号6. 12),“位置是否属于其他沿革文件”(见表2序号6. 13),“要素是否属于地面沿革,文件”(见表2序号8. 5),“要素是否属于高空沿革文件”(见表2序号8. 6),“要素是否属于辐,射沿革文件”(见表2序号8. 7),“要素是否属于其他沿革文件”(见表2序号8. 8),“地球系统,圈层”(见表2序号8. 9),“观测软件”(见表2序号8. 10),“仪器设备规格型号”(见表2序号,8.11. 6),“仪器设备供应商”(见表2序号8.11.7),“台站周边环境(开始年月日、终止年月日、,下垫面状况、探测环境评估总分、探测环境评估结论、土地利用情况、土地利用方位、〇 km.,0. 5 km 土地利用、〇. 5 km.1 km 土地利用、1 km.5 km 土地利用、台站周围干扰源、人为干,扰源名称、人为干扰源类型、人为干扰源方位、人为干扰源距离、人为干扰源波段、台站周围污,染源、污染源名称、污染源方位、污染源距离、污染源建成(或出现)时间)”(见表1序号12,表2,序号 12-12.8.4),皿,QX/T 37-2020,——增加了“是否考核”(见表2序号4. 8),“考核期”(见表2序号4. 9),“观测方式”(见表2序号,8. 4),这些元素参考气象资料业务系统(MDOS)的相关业务增加,——增加了“首部”(见表2序号1)以满足XML格式的需求;增加了“测量方法”(见表2序号,8.11. 5)、“生产时间”(见表2序号8. 11. 10),按专家意见更切合实际业务需求,——修改了“要素名称”的注释(见表2序号8.3,2005年版的表3序号37);增加了对“自动反演”项,目的描述,增加了“观测方式”(见表2序号8. 4)注释中对“自动反演”的描述;修改了“观测仪,器”(见表2序号8.11,2005年版的表3序号38)中与“观测方式”增加“自动反演”后相关的注,释和约束(见表2序号8. 11……
……